(学生记者李一 李马莹 摄影记者 赖靖岚 通讯员 夏春秋)4月22日,伟德bv1946官网电影与电视学院在武汉校区6号教学楼成功举办《繁星》剧本学术研讨会,主题为"红色题材话剧的创作路径探索"。

研讨会由电影与电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师杨肇欣主持,汇集了多位业内专家和红军后辈代表。与会嘉宾包括:著名戏剧家、国家一级编剧习志淦教授;国家一级编剧、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彭阳;武汉笑方堂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余振江;芜湖市政府退休干部葛国良;芜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传承分会会长张明星、副会长兼秘书长靳宁、副会长周朝怀;铁军文化艺术团团员王萍;武汉龙脉设计制作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王安琴;湖北省档案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咏红等。我们电影与电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代辉、表演系教师郑志方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师生代表也参加了研讨。

会议围绕以红军、新四军战士王汉臣同志为原型的剧本《繁星》展开深入讨论,重点探讨了红色文化表达、结构设计、人物塑造与文本转化路径等议题。议程包括开场致辞、专家代表发言、红军后辈代表讲述人物原型素材及创作建议三个环节。

电影与电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代辉在开场致辞中表示:"希望通过这次创作实践,探索学术研究新方向,强化我们创作项目的理论基础与选题支撑,形成具备申报潜力的研究框架和文本成果。"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强调了研讨会对于学院专业创作项目的重要意义。

在专家发言环节,郑志方老师首先介绍了剧本《繁星》的人物原型王汉臣的事迹。作为"兵二代",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当代年轻人了解先辈们对党的忠诚。他分享创作心得时说:"这类题材作品很多,我一直在思考从什么角度切入。或许可以通过特别的表现形式,展现革命先烈们离世后想对战友说的话、未完成的遗憾。"

习志淦教授对剧本结构进行了专业分析。他指出:"虽然人物众多,但时空转换需要更加明确,避免观众产生混淆。"同时,他建议作者进一步挖掘生活素材,提炼更具典型性和深刻情感的故事,增强剧本的独特性。

彭阳主任肯定了剧本语言的生动性和人物刻画的深刻性,同时提出改进建议:"戏剧需要内在冲突和灵魂搏斗,建议加强人物心理描写和戏剧张力。"他强调剧本应当呼应社会现实:"关键是要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和细节。"

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与人物原型血脉相连的后辈代表:红军战士王汉臣的女儿王萍女士和女婿葛国良先生。他们带来了珍贵的历史文物:中央军委授予的三枚勋章(三级八一勋章、三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),以及留存在王汉臣体内37年、直到去世后才取出的子弹头。在场师生纷纷围拢观摩,聆听英雄事迹。


王萍女士强调了革命精神传承的重要性,认为戏剧形式能有效向青年群体传递红色文化。她还现场播放了以父亲为原型创作的情景诗朗诵《一颗子弹头》视频,为剧本创作提供参考。

此次研讨会通过专家指导和历史见证人的讲述,为《繁星》剧本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宝贵建议,也为红色题材创作探索了新的可能性。